奔向秘境、照見內心 – 2025拉達克之旅
商品編號 IXL10T0001
景點介紹
列城王宮(Leh Palace)
是拉達克王國的一座王宮,位於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山區的列城。是由南嘉王朝的國王僧格南嘉在17世紀建造的,造型模仿了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,高九層,上部是皇家住所,下部是馬廄和儲藏室。19世紀中葉多格拉軍隊入侵拉達克後,宮殿廢棄。現在宮殿已被印度考古部門修復,向公眾開放,在屋頂可欣賞列城及周邊地區群山的全景。宮內的博物館收藏有豐富的珠寶,裝飾品,禮服,皇冠以及西藏的古老繪畫。

香提佛塔(Shanti Stupa)
位於印度北部拉達克列城縣Chandspa村的一個山頂上,由日本僧人興建,以促進世界和平和繁榮,被認為是日本人民和拉達克之間聯繫的標誌。
香提佛塔建設始於1983年4月,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於1991年8月為香提佛塔揭幕。基座有釋加牟尼的遺物。佛塔為兩層建築,第一層中央為浮雕法輪,兩側為鹿。第二層的浮雕描繪佛的誕生、圓寂和擊敗魔鬼。自建成以來,香提佛塔已成為受歡迎的旅遊景點。《印度教徒報》稱它是列城周圍「最著名的旅遊勝地」,雖然它的建築風格不同於拉達克風格。佛塔從上午5點到下午9:00向遊客開放,可以看到極美的日出和日落。

黑美寺 Hemis Gompa/ 面具節
隱匿於喜馬拉雅壯麗山巒間的黑美寺,是拉達克人心中的聖地,是當地規模最大藏傳佛教寺。寺廟依山而建,俯瞰壯闊天地,壁上鮮豔的佛教壁畫娓娓道來千年經典,僧侶低吟誦經,梵音裊裊。隨著當地嚮導的引領,我們將步入這片靜謐之境,感受歷史沉澱下的虔誠與敬畏,體悟佛法流轉中的寧靜與智慧。
巧遇“面具節”(Hemis Festival),面具節是慶祝蓮花大師的誕生,慶典期間,演出者會穿上華麗的傳統服飾,表演面具舞蹈儀式,象徵祈福之意。

提克西寺(Thiksay Gompa)
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,位於印度控制的拉達克地區列城以東19公里的提克西村山頂。該寺是拉達克以與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相似而著稱,是拉達克中部最大的寺廟。寺院位於海拔3,600公尺(11,800英尺)的印度河河谷,高達十二層。寺內擁有不少佛教藝術的雕象、壁畫等。

圖片來源:由 James Edward Ball - On holiday in J&K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42180533
努布拉河谷(Nubra Valley)
是印度拉達克的歷史地區,目前作為列城地區的一個分區和一個特西爾進行管理。它的居住區形成了一個被努布拉河和什約克河切割的三臂山谷。它的藏語名稱“杜姆拉”的意思是“鮮花之谷”。


班公錯(英文:Pangong Tso)
或稱班公湖,藏語名哥木克哥那喇令錯或錯木昂拉仁波(藏語:མཚོ་མོ་ངང་ལྷ་རིང་པོ།),清朝譯潘光湖,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,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和印度拉達克中央直轄區列城縣之間,中國和印度對該湖中部歸屬有爭議,2021年的衝突後,印度和中國已完成從有爭議的喜馬拉雅山邊界部分地區的撤軍,班公湖歸屬維持原狀。



塔克桑寺
按照宗卡語原名可譯為「帕羅達倉」,也作虎穴寺或虎巢寺,是不丹最負盛名的蓮花生大師的聖地之一。位於不丹西部帕羅峽谷之上900米高的的懸崖上,海拔3120米。相傳達倉(Taktsang)這個地方妖魔作惡不斷,蓮花生大師曾經騎虎降臨此地,用神通化現「憤怒尊」多傑佐勒(Dorje Droloe)形象,降伏魔妖,並在此地修行。1998年該寺經歷了一次大火,之後又進行了修復。該寺是不丹國內最神聖的佛教寺廟。

圖片來源: Douglas J. McLaughlin (Photograph edited by Vassil)